close

 
本 (主文)

 


  今天去拿我的《中性 Middlesex》了,Jeffrey Eugenides的作品。拿到書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他是《黑色青春日記 Virgin Suicide》的作者。知道的時候驚喜了一下,因為還蠻喜歡《黑色青春日記》的敘事手法跟灰暗氣氛,真是巧啊!不過這也是因為作家寫得棒吧!

  我把《單戀》看完了。後面半本完全地沉迷,沉迷地讀到早上。
  東野圭吾寫得真是太銷魂了太精采了,之前看他的超級成名作《嫌疑犯X的獻身》也是直接切中要害,久久無法忘懷。
  這本書與其說是推理小說,層面卻要再廣一點,也更有深度。藉由一樁謀殺案,切中社會對於性別的價值觀問題,什麼性別該有什麼樣的表現這難道不是人自己的假設,社會自己莫名其妙的約定俗成 ?之前念心理學,念到『性別認同障礙』的時候,就有一種以前也有過的一種習慣性情緒(也可以說是直覺吧)-怪怪的。為什麼說是障礙?這是當下的想法。

  是誰規定性別的定義?如果我們所作所為不符合社會對性別的定義,就是障礙?
  書裡面也指出一個事實:許多人對自己的性別意識與社會的習慣有所落差時,就必須訂正自己?該訂正的,永遠都只得是個人嗎?為什麼?裡面有一個角色名相川冬紀說道
:『因為我不認為自己異常。我相信以這顆心,擁有這具軀體,就是我自己。沒有必要做任何改變。』
  『當今社會老是規定男人要這樣,女人要那樣,甚至連外表也不放過。這就難怪從小在這種社會規範下成長的人,會一心認為自己的外表不是應有的模樣...我認為性別認同障礙這種疾病並不存在。應該治療的是試圖排除弱勢族群的社會。』
  『人類害怕陌生的事物。因為害怕,所以想要排除。再怎麼強調『性別認同障礙』這個字眼,世上還是不會有任何改變。我們想要被接納的心情,大概今後也無法傳達給一般人吧。而這份單戀也將持續下去。』

  我們太愛做分類。不是男人,就得是女人。兩者都不是的就是怪物。雖然這麼說偏激了點,這也不代表是我的立場。只是這世界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去思考的嗎?
  內心是男人、身體是女人(佐伯香里)的一類,內心是女人、身體是男人(立石卓)的又分一類。這不也是在分類?不也是預設男人與女人在心理層面上的差別與意義?
  書裡又更進一步提出:那如果心理一半是女人一半是男人(日浦美月)呢?他該何去何從?而身體一半是女人一半是男人的(末永睦美)呢?又要去動手術?一定要選一個?那這種時候又要怎麼去分類怎麼去定義他(她)們?
  
  有一次跟一位友人聊天,聊到我的朋友,我說她之前跟一個女生(生理學角度)在一起。那是,同性戀喔?他說。我那時有一種內心在皺眉的感覺,這要怎麼分啊?同性在一起就是同性戀,異性在一起就是異性戀,通吃就是雙性戀。這也是假設對吧。
  但是我當時想到的回答就只能說:喔,硬要說的話是bi*吧。(*bisexual)可是這也很怪,這種東西或說狀態應該是要就心靈來看,我喜歡男生?我喜歡女生?不如說是我喜歡他,我喜歡她。我對他的心靈有感覺時,當下是超越性別的。唯有在想到客觀的社會環境倫理道德約定俗成規則教條時,符合就不會意識到,不符合就會痛苦,好慘。但痛不痛苦是因為違反規定,跟對錯一點關係也沒有。當然現在社會益發文明開放,較能允許個人做自己,但是要能完全開放,不只是社會上,個人自己能不能完全的接納自己也是問題。
  這裡有
維基百科對雙性戀等的解釋:『有一種論點是說,雙性戀總是被界定為不是純粹的異性戀就是純粹的同性戀,但事實上它是大多數人的性傾向,只是通常被壓抑了下去。』
  Ursula K. Le Guin(《地海傳說系列》的作者)有本科幻小說《黑暗的左手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就是試著說明一個人人皆是雙性同體的世界中,人們如何面對性別與社會的問題。(買來卻還沒看啊哈哈)

  總之,我想強調的還是《單戀》很好看。書裡面提到的人心秘密與看穿秘密的橋段也很有意思。東野圭吾太讚了


縮殼烏龜 (贅言)




我好沮喪啊。聽到手機音樂 知道不是你打來
但接到還是難過了一下,原來這比我想像得要再嚴重一點
雖然一副不在意還很瀟灑的樣子
「好啦,好啦,去打你的羽毛球。我自己去唸書就好了。」

可是很落寞。不喜歡一個人
可是本來就不該強迫別人做不想做的事
也許你不是不想陪我,只是你覺得有更想做的事
但這也還是讓人落寞

怎麼樣啊 落寞人...
為這種幼稚的小事胸口悶
妳的人生裡沒有更大的事啦?

有看過【香草天空 Vanilla Sky】的人知道吧
“The little things... there's nothing bigger, is there?”
這可是David Aames自己的領悟(好吧,是我自己要牽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zing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